|
2019-06-01 环球过滤分离技术网 guolv1688
目前我国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大多数是采用重力式流程,其存在的问题是: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多,现场施工工作量大;而使用的压力工流程,可以提高除油效率,但是除油与沉降设备分设,流程仍然较长。将除油与沉降功能结合为一体的高效压力聚结除油器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节约占地面积,缩短连接管线,少耗钢材,并有利于施工预制化,装配化,同时可加快建设速度。
本设备采用了高效聚结与沉降综合板组,利用新型反应室结构,将聚结除油与混凝沉降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含油污水处理设备,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采用聚结与沉降综合板组,不堵塞,不需要更换。
2、高效率、低能耗、占地面积小。
3、易于实现自动排泥,连续收油,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工艺
原
理
1、聚结除油原理
由高效聚结材料组合的聚结器是一种错流设备。它是通过交替反向组合的特制波纹板组为流体提供了空间多向交错的曲折通道,使流体在此通道内运动较短的距离就能达到板表面,通过流体自身的混合与表面碰撞产生最大程度的油滴聚结。事实上在聚结器板组内,油滴不必浮升到油水界面,而是升到邻近的上方板面。聚结器板组缩短了油滴上升必须通过路径,减少了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加快了油水分离的速度,提高了分离的效率。此外,聚结器也能分离悬浮物固体,悬浮固体沿下板面降至板边,进而沉入罐底,但去除固体悬浮物的效果比除油效果差的多。
2、斜管(板)分离原理
斜管(板)分离原理是“浅池理论”的应用,通俗的讲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H/n的沉淀池,而当沉淀区长度不原沉淀区长度L的L/n时便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为了让沉到池底的污泥便于流动和排除,把这些浅的沉淀池倾斜一定的角度(通常为45~600),超过污泥的休止角,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斜板沉淀池。如将这些倾斜一定角度的浅沉淀池进一步分格成为蜂窝状或波纹形管,则称为斜管沉淀池。通过减少沉淀单元的深度和长度,改变单元内水流条件,大大缩短了沉淀时间,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分离效率。
3、化学分离原理
为了使乳化的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掺入界面活性剂或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铝)到污水中,以产生氢氧化物的絮凝物,这种絮凝物在形成或沉淀时带着污水中的油分或悬浮固体分离出来。
工艺
结
构
1、工艺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构形式为卧式罐体。内部结构分为两段,前段为除油结构,后段为沉降结构(二段之间的管线连接处设有管道混合器,以利于加药)。
除油段结构由配水、聚结材料组合的聚结器、出水、收油、冲泥、排泥系统及工艺管汇组成。
沉降段由进水管、混合反应室、配水区、斜管沉淀区、出水、收油、冲泥、排泥系统及工艺管汇组成。
2 、 污水由除油段进水口进入,通过配水系统均匀分布在聚结材料组合的聚结器表面,油滴沿斜上方板面浮升至罐体上部,经收油口排除;悬浮固体沿斜下方板面沉入罐底,通过冲泥系统冲洗、由排泥口排除。处理后的水经出水口排出。排出的处理后的水经加药、通过管道混合器进入沉降段进口至反应室,在反应室内,乳化油和悬浮固体形成各自的絮体,通过斜管沉降区进行各自的分离,污油升至罐体顶部,以收油口排除。污泥排自罐底,同样通过冲泥系统冲洗、由排泥口排除。净化后的水由出水口排出(除油段与沉降段总水头损失最大不超过0.1MPa)。
3、操作方式
(1)本设备由除油段与沉降段组成,中间用钢板分隔,两段之间的压差不能过大,以免损害分隔板。设备不允许在任何人、一段充水,而另一段不充水的情况下运行。在设备充水试水时,两段必须同步充水。在设备投产时,必须先将两段同步充满水后,再转入正常运行。在设备放空时,两段必须同步放空。在正常运行时,除油段与沉降段之间的压差应控制在0.1Mpa以内。
(2)来水压力应在设备设计的工作压力以内,来水水质指标应在标书规定的范围之内,内水的温度大于450左右。
(3)来水应先进行室内药剂筛选(混凝剂和絮凝剂),确定药剂种类及投加量。生产运行时,必须投加适量的对路的混凝剂和絮凝剂,才能保证达到规定的水质指标。
(4)排油方式:可采用连续收油方式——微启罐顶排油阀,细油长流。也可以采用定期间断排油方式,时间间隔由经验确定。在两种情况下,除油段油阀开启稍大,沉降段排油阀开启稍小,准确的开启度靠经验确定。
(5)排泥程序:一般采用间断排泥方式,可以手动或设置自动操作。每天排泥1~2次,排泥历时根据本站试运行经验确定。单台冲冼泥操作程序为:先开启冲洗泵——开启排泥阀——再开启冲洗阀——冲洗完毕——停冲洗泵——关闭冲洗阀——最后关闭排泥阀。每次先冲洗除油段,再冲洗沉降段。在排泥过程中,设备来水阀与出水阀要关闭。
来源于:网络整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