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0 环球过滤分离技术网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的逐渐重视,空气净化器的热度快速攀升,空气净化器市场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品类市场。空气净化器的市场机遇让诸多品牌蜂拥而至。预计到2020年,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将突破3000亿元。
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消费者已经敏感的认识和感受到空气污染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痛点。 数据显示,四分之三的消费者对城市空气质量感受不佳;几乎所有消费者对目前空气污染治理的表示出不满意;近九成消费者认为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生活的感受。因此对雾霾强烈的恐慌激发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消费者对净化器的购买需求逐渐扩张。 2016年3月开始实行的空气净化器新国标(即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为规范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空气净化器生产厂家执行新国标,行业洗牌,淘汰虚假、劣质产品,一批优质的品牌产品崭露头角。空气净化器行业经历了前期爆发式增长后,目前已经回归理性,品牌数量今年开始回落,行业进入调整期。 在经历了2013年的井喷式增长、2014年的冲高回落以及2015年的理性回归之后,2016年空气净化器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趋势。据《2017年中国空气净化产业报告》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额达到142.9亿元,同比增长17.7%;零售量突破577万台,同比增长9.5%。2017年更是大幅回暖,第一季度零售额同比增幅达到47.0%。 据整理数据显示,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已达到574万台,产品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同比分别实现了19.3%和23.6%的高速增长。未来我国空气净化器销量仍将保持30%-35%的增长速度,预计在2017年销售规模可达1000亿元以上,2020年可达3000亿元。 尤其是进入2017年以来,从大数据平台分析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空净产业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当下仅有25%不到的消费者选择空净产品。在空气污染不断刺激下,空气净化器行业的需求还将会继续增长。 然而,空气净化器产品目前存在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足,缺乏吸引力的问题;设计缺陷(不方便移动、噪音较大);细分程度不足,使用场景较为单一;技术发展遭遇瓶颈,除有害气体功能尚待突破;产品迭代性较差,市场上老旧和库存机型较多……这些都是空净企业需要思考和改善的问题。 在空气净化器的宣传与科普方面,市场也存在很大的空缺与乱象。空气净化器表现出来的最有效的主要功能是去除颗粒物,特别是PM2.5细颗粒物,而且要求在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快速去除污染物,达到健康的标准。但是,许多商家宣传空净能够“百污皆除”,特别在甲醛等气态污染物的清除方面,单一的空气净化器技术很难在高污染的情况下快速达到安全的标准。对吸烟产生的烟雾污染,空净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机构分析认为,上述乱象之所以未能根除的原因在于,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新国标的进一步修订升级将更有利于品牌的优胜劣汰,从而起到规范市场、引导消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选购知识的积累和消费的日益理性,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同时,空气健康管理意识的形成是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空气净化器市场正在逐渐形成差异化发展,针对儿童、孕妇等不同类型人群以及车载、商用等不同领域的产品相继上市。同时,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决定了颜值高、功能强、价格优的空净产品已成为市场追捧的趋势所在。 尽管国家对于雾霾问题的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强,但这依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也意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口罩已成为了许多人会随身携带的物品。此前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空气质量不好的用户比例高达74.7%,22.7%的用户表示一般,仅有2.7%的用户表示空气质量比较好,而认为非常好的用户占比为0。 由此不难发现,大众对于空气质量、呼吸健康等方面的关注正在日渐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者对于空气净化器需求的提升。可以预见的是,空气净化器将慢慢日常化,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之中,成为继电视、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之后的第五大家电产品。 国家政策完善行业标准市场规范化势在必行 面对空气净化器如此潜力巨大的市场,必须有合理的规范进行约束,在新国标推出之前的2015年,空气净化器业内的品牌数量已达到了546个之多,是2013年的近4倍。 然而市场的火热往往也意味着浑水摸鱼者的存在。在2016年3月的新国标推出之后,截止同年10月,在短短的7个月间,行业中品牌减少了100多个。与此同时,是行业中产品价格略有提升。这代表着技术壁垒提升后,一些做低端产品、搅和价格、质量不过关的相关企业和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在2016年底,由质检总局发出的一项关于空气净化器产品质量的抽查报告来看,56家抽查企业生产的61批次产品中,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为75.4%,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显然,仅仅一项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目前的空气净化器新国标主要针对的是机器整体,着眼点是空气净化器的整体能效,对于如过滤网一类的零部件等,依然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 这样的现状很快将有所改观。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开始推动净化器核心零部件标准的制定,《空气净化器用滤网过滤器》、《空气净化器用静电式集尘过滤器》两个行业标准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18年正式出台。这两大行业标准实施后,无疑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使空气净化器的市场得到规范。 国产专业空气净化器品牌352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项标准的推出将标志着空气净化器行业标准的初步完成,同时也意味着行业技术门槛的再次提升。届时,行业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创新性和技术力不足的企业将被淘汰,而留下的企业势必得到飞速发展,并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大品牌效应渐弱市场将以口碑论成败 随着市场的规范化,除了技术不过关的中小企业,部分知名的大品牌也将受到一定冲击。 在以往的空气净化器市场上,由于消费者专业知识的缺失,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往往会出现大品牌几家独大的现象。数据显示,在2016年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品牌关注比例分布中,飞利浦、三星、夏普三大外资品牌的占比稳居行业前三位,整体占比超过40%。过盛的品牌效应使得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行业逐渐失去活力。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大品牌并不代表着质量过关。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的2016年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情况,进口商品中,备受关注的空气净化器不合格率高达23.2%,三星、夏普也登上了黑名单,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我国空气净化器产品销量虽然增长快速,但使用率依然偏低。据统计,美国、日本空气净化产品使用普及率分别是27%和17%,而中国空气净化产品使用普及率仅为0.1%。业界预测,未来几年,空气净化器有望成为继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之后国内家庭的第五大家电产品。 过去,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主要被海外品牌占据。但近年来,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比正快速提升。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7上半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线上市场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六成,但国内品牌销售额的增速要快于外资品牌,同比增长达到了81.7%。与2016年年底相比较,国外品牌市场份额在小幅缩小,国内品牌正在逐步夺取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厂商的争相发力,目前国内空气净化器品牌总数已高达752个,而去年的国内销售总额只有约150亿元。对此,李劲松表示,品牌集中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752个品牌不可能全部都能存活下来,未来只会剩下几家大的品牌。去年国内5000元以上的净水器零售渗透率高达27.1%,成为高端家电市场的佼佼者。而据相关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的线上价格仍延续上涨趋势,平均价格为2080元,同比上涨21%。其中,国外品牌的产品均价为2761元,国内品牌产品均价为1378元,两者相差近一倍。不过,与去年年底相比,两者价差在缩小(去年年底国外产品均价为2599元,国内产品均价为1084元)。不过,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的认知提升,空气净化器市场的价格未来会走到一个合理的数值。 随着消费升级的进程不断加快,消费者的各项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在购买产品前做足功课。同时,随着市场标准的建立和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透明化,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品牌红利已走到尽头,其他家电领域的巨头不再能够仅靠品牌便在空气净化市场获得统治。而这也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创造了机会,专业性更高、实用性更强的空气净化器将有机会依靠良好的产品口碑占据市场。 专业的空气净化企业,在未来的定位是全屋空气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气净化器生产商。从客厅空气净化器到卧室专用空气净化器再到新风机,然后室外随身携带的口罩以及空气质量检测设备都是全方位解决方案衍生的产品。 对于空气净化器市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消费者的理性化,让更多的企业拥有了机会;市场的规范化和产品的日常化,也让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未来,空气净化器市场将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